找到相关内容271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徐恒志答: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怎么讲?

    问: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怎么讲?  徐恒志答:诸佛虽予一切众生以欢乐但离一切取舍分别,心无所缘,叫无缘大慈。诸佛如实了知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,真如法身毕竟平等,因此而起大悲救拔之心,叫同体大悲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58591138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何平常心是道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此处所说的平常心,并非凡情染污分别之心,而是不起一切爱憎取舍之心,与空性相应之心,与菩提之心相应,此心并无造作,远离得失进退,平常心善分别诸法相,于清净本性无沾无染,光明自在,若如是知解,因解而证,平常心何妨不是无生法忍(梵语anutpattika—dharma—ksanti)!因缘成熟,法身自然彰显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81712588.html
  • 问:智慧与聪明不同在那里?

    问:世俗脑筋好的人大家都称赞是聪明人。但是佛家是讲智慧不说聪明,那么智慧与聪明不同在那里? 答:对于万事万理,真而且正之察照及决断,是智慧。脑筋灵敏,而为私欲固蔽,取舍或不正者,是聪明。此亦粗言之也,详分太为费辞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726197968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佛教常说“随缘”,这是否含有消极的态度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表面看起来,似乎有点倾向消极的意味,难怪佛教徒往往将“随缘”的圣意,错解横飞,导致一般人将“随缘”任意挥用,把它的真义多少曲折,以为随缘就是让他堕落,不可药救,随他去,如此消极以待,这是一般无知者所认识的随缘之说。   若依随缘而论,随缘不仅随顺因缘流转,心中无有取舍得失之过以外,还必须依此因缘创造因缘,改变因缘,谛造因缘,培养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55512275.html
  •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

    什么都留着。聪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人,是适时取舍的人。有太多心事的人走不快,完全没有心事的人又多半缺乏理性。 而生命的难度也正在于此,你要不断清扫和放弃一些东西,因为“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,就愈能发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2475155.html
  • 平常心辨析

    不同,就在于他无取舍,有什么吃什么,没有拣择。该睡觉,倒头就睡,用不着考虑盖什么样的被子,住什么样的床。一句话,就是随缘,而不攀缘。随缘而心无动摇,就是平常心;攀缘不止即是驰求心。而这驰求心一旦能够停歇...。佛陀说:爱欲是生死根本。众生六根起用之后,分别好坏之后,而采取取舍的行动。而大修人六根起用,虽分别好坏,但无取舍之心。这就是永嘉大师所说的虽分别而无意。这种境界不是天然外道所能理解和做得到的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71479669.html
  • 问:怎样才能做到一心不乱?

    无别,生佛不二,自他不二,因果不二,净秽不二,苦乐不二,取舍不二,生死不二,菩提烦恼不二。不二即一,心若归一,无可分别取舍,还动何念?如能悟透六道与极乐不二,则一法不见,心无所求,即理一心不乱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3578094.html
  • 问:供灯有哪些功德?

    明亮,不会变成盲人或者近视眼。 3)得于天眼:供灯者将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。 4)善恶智能:供灯者能辨别善法和恶法,懂得一切因果取舍。 5)灭除大暗:供灯者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。 6)得智能明:供灯者的智慧超群,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,有辨别取舍的能力。 7)不在暗处:供灯者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,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。 8)具大福报:供灯者转生具有大福报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3032085210.html
  • 禅法与净土

      禅法与净土   专究自心,专仗佛力   言取舍者,此约究竟实义为难(难者,反诘向也)。不知究竟无取无舍,乃成佛已后事。若未成佛,其间断惑证真,皆属取舍边事。既许断惑证真之取舍,何不许舍东取西,离垢取净之取舍,若参禅一法,则取舍皆非。念佛一法,则取舍皆是。以一属专究自心,一属兼仗佛力。彼不究法门之所以然,而妄以参禅之法破念佛,则是误用其意。彼无取舍,原是醍醐。而欲念佛者,亦不取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789887.html
  • 愿见文殊

    在教化自己不可以貌取人,教化自己心性才是真实可贵的;能够面对种种外境不起任何分别执著,便是真正的大智慧。   迦罗越不禁由衷的礼拜,感谢文殊菩萨的启发,让他彻底了解不可妄从表相上分别取舍,今后要以...贫贱;聪明、驽钝……,在种种分别中产生憎爱取舍。遇到令我们憎恨的便觉得痛苦万分,遇到我们所爱的心生欢喜,苦苦追求到了又害怕失去。如此分析,所有憎爱取舍都是痛苦的枷锁,不得解脱的根源。   佛法云:“善...

    中台世界

    |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005566372.html